图片
图片
有位朋友给我留言,说:“每天早上吃点热乎的,额头就像开了水龙头,头发都能滴出水,空调开最大都没用!"
看了看他发过来的舌苔,舌苔黄厚、口气重,典型的胃热型额头汗。
很多人不懂:为啥胃里有热,汗却从额头冒出来?
今天咱们就针对四种出汗的情况,包括额头出汗,胸口出汗,后背出汗以及手心出汗。和大家分析一下原因,以及针对性的解决方法。
(戳上图,可进店)1:额头汗多
▶ 为什么胃热会攻向额头?
额头属于阳明胃经的循行区域,胃经从头顶前额向下延伸,就像一条热气管道。
当你长期吃烧烤、熬夜、喝冰饮,胃里就像堆了一堆湿柴,闷久了就会生热。
《黄帝内经》说 "阳热上蒸则汗出",胃热炽盛时,热气顺着胃经往上冲,额头就成了最直接的 "排气孔",表现为吃热食、情绪急躁时额头暴汗,汗水黏腻有异味,常伴口臭、便秘、牙龈肿痛。
胃热就像家里的暖气开太猛,身体只能打开额头这个 "窗户" 散热。如果不管不顾,热气久了会灼伤津液,变成口干舌燥、消谷善饥(吃得多却消瘦),甚至引发痤疮、口腔溃疡。
图片
▶ 额头汗多 —— 内庭穴:胃经荥穴,专灭胃热火
定位:脚背第 2、3 趾间缝纹端(脚缝分叉处,按下去酸痛明显)
内庭是胃经的 "荥穴",《难经》说 "荥主身热",就像胃经上的灭火器。
胃热炽盛时,用血糖针放血,内庭能快速泻胃火,让上冲的热气往下走,从肠道排出。
每天早上 7-9 点(胃经最活跃),点一滴蓝色艾草精油在脚趾缝,用拇指用力按压内庭穴,边按边顺时针揉 36 圈(泄热),想象把胃里的热气从脚趾排出去;
图片
2:手脚心汗多
▶ 为什么脾虚会让手脚冒冷汗?
手脚心属于脾经循行末端,脾主运化水湿,就像家里的抽水机。
当你久坐不动、爱吃甜食、思虑过度,会导致脾胃受损。
比如说久坐伤脾,甜食不容易被脾胃运化,吃得多了也会导致脾的功能衰弱……
脾就像生锈的抽水机,水湿运化不了,淤积在体内化成湿热。
《针灸处方学》说 "脾主四肢,湿热下注则手足汗出",这些湿热没地方去,只能从手脚心这个 "下水道出口" 冒出来,表现为手脚心常年潮湿,冬天冰凉夏天发烫,握手像握湿毛巾,大便黏马桶、舌苔厚腻。
如果你现在只是手脚出汗,问题还不大。如果放任不管,湿热会下注到下焦,引发女性白带异常、男性阴囊潮湿,甚至形成湿疹、脚气。
▶ 手脚心汗多 —— 太白穴:脾经原穴,抽干湿热水
定位:脚内侧,大脚趾关节后下方凹陷处(赤足站立,足内侧缘与足底交界的骨头下)
太白是脾经的 "原穴",所有和脾相关的问题都可以用太白穴来解决,就像脾脏的总开关,能直接调节脾的运化功能。
脾虚湿热时,艾灸太白能激活脾的抽水祛湿功能,把手脚心的水湿通过小便排出去。就像给堵塞的下水道通了管子,手脚心的潮湿自然消失。
每天上午 9-11 点(脾经当令),手持一根4cm的石磨艾条熏大拇指外侧的太白穴,边艾灸边活动脚趾,酸麻感传到小腿最佳,按完后喝一杯温水助湿邪排出;
记得在去年就有一个群里的学员,男性,40多岁。一到夏天每天的内裤就得换三四条,原因嘛,阴囊潮湿,湿重出汗多。
他就用了太白穴,搭配纯铜刮痧板儿在大腿和小腿的内侧刮痧。脾经就在腿的内侧,刮痧后把疼痛点揉一揉灸一灸,疼痛点不疼了,脾经顺畅了,问题也就解决了。
现在天气也热了,但是今年他一天的内裤最多换一次,没有之前那么潮湿了。
图片
3:后背汗多
▶ 为什么肾虚会让后背冒冷汗?
后背正中线是督脉 "阳气通道",两侧是肾俞穴所在,肾主封藏,就像保温杯的盖子。
当你熬夜透支、过度劳累、久病体虚,肾阳就像保温杯的热水慢慢变凉,盖子盖不严,津液就从后背这个 "缝隙" 漏出来。
表现为后背总是凉津津的,尤其睡觉盗汗(睡着汗出,醒后汗止),伴腰膝酸软、夜尿频多、怕冷畏风。
▶ 后背汗多 —— 命门穴:督脉要穴,贴牢肾阳补丁
定位肚脐正后方,约与肚脐平齐
命门是督脉穴位,里面藏着命门之火,就像身体的小太阳,晚上睡前贴一贴自发热艾灸贴在肚脐正后方,第二天睡醒后揭掉。
肾虚不固时,艾灸命门能振奋肾阳,让后背的 "漏风口" 重新密封,津液不再外泄。
图片
4:心胸汗多
▶ 为什么心气虚会让胸口冒冷汗?
心胸是心主神明的 "辖区",心气无法固摄津液,就像气球漏气,汗水从胸口这个 "薄弱处" 漏出来,表现为一紧张、一劳累胸口就冒汗,汗水清冷,伴心慌气短、失眠多梦、说话有气无力。
▶ 心胸汗多 —— 膻中穴:心包募穴,给心 "装空调"
定位:两乳头连线中点,胸骨正中凹陷处(女性按锁骨下方两指宽位置)
膻中是心包经的 "募穴",相当于心脏的指挥部,能汇聚心气、安抚心神。
心气虚馁时,把全能艾灸罐绑在胸口,艾灸热力渗透到胸中,能帮助心脏收拢外泄的心气,就像给慌乱的心脏装上了稳压器,让汗水不再随情绪波动乱冒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嘉旺网-股票配资在线查询网站-北京股票配资网-办理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